湖南法治報訊(通訊員 彭楚能)歷時50天、歷經兩階段調解,坐落在衡陽市珠暉區苗圃街道某小區某單元的14戶居民因電表箱區域著火引發的“心頭結”終于圓滿解決。隨著最后一戶受損業主在賠償協議書上簽字,這場由公共設施著火引發的群體性糾紛,在司法所、派出所、社區三方聯動下得以成功調處,為新時代“楓橋經驗”續寫暖心注腳。
火起樓道,鄰里共陷困境
4月12日下午,一聲爆響擊碎了小區的平靜。苗圃街道某小區某單元一樓電表箱區域突發火災,濃煙裹挾火舌迅速蔓延。樓道墻面、頂棚盡被濃煙熏黑,電子門禁系統癱瘓,照明線路燒毀,多塊樓道玻璃碎裂。14戶居民的防盜門和門鎖因高溫烘烤變形,其中2樓住戶陳某損失尤為慘重——室內墻面遭煙塵滲透,電器外殼熔融塌陷,家具遭不同程度的損壞。
分步調解,破題“先易后難”
面對復雜情況,司法所制定“兩步走”策略,精準拆解矛盾鏈條。第一步,組織責任公司與戶主代表們協商公共區域的修復,于4月15日達成協議,并立即開展樓道粉刷、門禁更換和照明修復;第二步,聚焦2樓住戶陳某的損失賠償
進行調解。因住戶和責任公司對賠償標準的意見分歧較大,談判一度陷入僵局,矛盾似有蔓延擴大趨勢。司法所、派出所和社區分頭走訪,既通過“背靠背”方式疏導情緒,引導雙方通過理性方式解決爭議;亦建議引入第三方評估,以核定實際損失。
情法交融,化干戈為玉帛
在第三方出具了《價格評估意見書》后,雙方商定了賠償框架,但離形成合意仍有差距。苗圃司法所鍥而不舍,一方面,持續與住戶溝通,通過釋明《民法典》侵權責任條款,助其依法維權。同時,憑借“四橋調解法”,善打“感情牌”、巧算“經濟賬”,引導住戶聚焦核心訴求——重建家園,做出合理讓步。另一方面,著力敦促責任公司將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統籌考慮,認真聽取住戶訴求,提出務實可行的補償方案。
最終,在苗圃司法所的積極協調下,雙方就賠償金額和支付方式達成一致。在簽訂協議的那一刻,2樓住戶陳某發出感慨:“政府是真心為我們考慮,我們信服!”當法律守護底線,真情消融堅冰,焦黑的樓道終獲煥新,而比墻體更光亮的,是重獲安寧的人心。
責編:王汝福
一審:曾金春
二審:伏志勇
三審:萬朝暉
來源:湖南法治報